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即将举行,市文明办昨天再次公布60个路口交通文明综合指数排行榜,所有路口得分都在80分以上,达到了优良标准,其中9个路口甩掉了半个月前首次测评所戴的黄色和橙色“帽子”。据上海市民巡访团最近对60条交通路口文明综合指数的测评统计,平均综合指数上升了3.5个百分点,管理守法率从第1次测评的96.12%上升到97.15%,自觉守法率80.95%上升到81.73%,足见上海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日益增强,交通路口的文明程度逐步提高。
市民文明程度逐步提高
自今年4月在全市广泛开展“文明在我脚下”宣传活动以来,广大市民普遍受到教育和感染,对交通文明的认知提高了,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增强了,市民对交通法规的知晓度明显提高,从第一
次的68%到第二次90%以上,市民对路口感受度也有了明显提高。
上月25日,60个监测路口测评综合指数首次公布后,一些路口所在区的管理部门积极调兵遣将,加强了交警、协管员、志愿者力量的配备,进行了专门培训。交警做到严格执法,违章必究。
松花江路/黄兴路口升至第一
记者在排行榜上看到,这次世纪大道/浦东南路口,松花江路/黄兴路口,南京路/河南路口,淮海路/黄陂路口等多条路口的交警执法获得高分。同时,松花江路黄兴路口从第一次的第50名上升至第一,而在第一次路口测评中“垫底”的南京路江宁路口,这次测评有明显的改观,从末位一跃提升到了25位。该路口地处市中心繁忙地段,人车流量很大,加之又是丁字路口,车辆小转弯、大转弯造成行人过马路很难,红绿灯时间转换不够科学合理等原因,成了违章较多的老大难路口。
武宁路东新路口上次综合指数得分84.74,排名第23位,此次得分81.12,虽然仅下降3分多,但由于其他路口进步明显,“不进则退”的它只能叨陪末座。
交通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
从这次测评中看到,60个监测路口交通设施得到了改善和加强,所有这些路口都装上了倒计时信号灯和隔离栏,对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信号牌和指示灯进行了调整和改造。各路口的宣传氛围有所加强,警示牌、宣传栏、宣传横幅醒目而清晰。另外在这些路口50米之内的乱堆物、乱设摊、车辆乱停放的现象基本上得到了清除,有利于人行道的畅通。
尚存在一些不足
测评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,主要有:
行人过马路在等待绿灯亮时不少人不是站在上街沿,而是站在非机动车道上和斑马线上,有碍非机动车的通行;
非机动车、机动车超越斑马线和在人行道上行驶的情况还较多,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右转弯时抢道现象时有发生;
同时,在一些宽阔的道路口不少行人在绿灯倒计时只有三、四秒时还过马路,走不到一半红灯亮了,只好停在路中,这样既影响横向车辆的通行,又给行人带来不安全。
|